365足球外围投注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
  • 新版北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 强化正面倡
  • 2017-01-09
  • 来源:

  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曾鼐)《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日前正式发布。新《规范》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对不剩饭菜、尊重他人隐私等提出具体要求,强化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要求。

  据介绍,市教委组织专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对现行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修订。修订后的《规范》合并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新修订的《规范》共15条,涵盖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主要领域,从学习生活到社会交往,从个人习惯到公共生活规则,突出了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

  新《规范》强化正面倡导 减少约束性要求

  新修订的《规范》,保留了如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等2004版《规范》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但同时,对于保留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强化了遵纪守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保护、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要求。

  新《规范》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

  例如针对学生浪费现象,提出“节约资源,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在公共场所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提出“观看演出或比赛时,遵守场馆要求。在图书馆阅览或博物馆参观时保持安静”。

  同时新《规范》力求具体、可行、可检测。如要求学生做到“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隐私,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为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规范》提出“认识并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乘坐公交车、地铁及购物时自觉排队,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人士让座,公共场所靠右行走”。为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提出要“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认为,新《规范》将原有的条目进行归类、精简、凝炼,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从语言描述方面看,大大减少了教导性的语言,如“不”,变管教性要求为正向引导,更易被学生接受。

  新《规范》行为要求更细化

  新修订的《规范》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四个维度研究确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基本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学生必备的、关键的行为要求。

  首都师范大学田国秀教授认为《规范》的落脚点一定是行动,新修订的《规范》每一条都落实到引导中小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确实体现了“行为规范”的定位与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认为,此次修订《规范》不仅涉及到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且涉及到学生行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的关系;很好地总结了中小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实践经验,将一些普遍有效的做法加以概括和归纳,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合理使用网络等,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年级郭佳祺同学表示,现在传统节日同学们只知道元宵节吃汤圆,端午包粽子,但节日文化的内涵却少有人知,新《规范》中恰恰提出了要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

  将学生行为规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教委要将学生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中小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

  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表示,东城教委将带领各有关科室进行认真学习和解读,通过东城教育智慧讲堂,对校长、书记党政一把手进行培训。通过行政传达、东城教育网、东城教育微信公共号、东城数字德育网等途径宣传《规范》,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学习、人人践行的氛围。

  延庆区教委主任魏旭斌表示,将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认真总结以往落实《规范》的经验做法,切实推进新《规范》的落实。

  顺义区仁和中学闫春霞老师说:作为一线教师,要全面知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内容并以身作则。要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遵规守纪等各面做学生的表率。(完)

分页加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All Rights R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