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足球外围投注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
  • 评论:“北大博士抄袭”应成学术净化的契机
  • 2016-10-28
  • 来源:

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近日的一纸公告,将一名北大原历史系博士生置于学术抄袭风波中。只有《国际新闻界》“一个人的战斗”是不够的,论文抄袭泛滥的背后,有一个数以亿计的庞大“论文产业链”,更有一个已经异化扭曲的学术评价体系。

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近日的一纸公告,将一名北大原历史系博士生置于学术抄袭风波中。公告称,已从北大毕业的系博士生于艳茹在《国际新闻界》发表的论文涉嫌剽窃一国外论著,决定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8月24日《新京报》)

“北大博士抄袭”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北大博士”这个耀眼的身份外,还因为这是国内学术期刊以非常罕见的“公告”形式曝光学术不端行为。摈弃,声讨学术剽窃,《国际新闻界》以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学术声誉,也是学术自我净化的证明,让人点赞。

抄袭是学术界的一大“毒瘤”,且大有泛滥之势,这些年光“死”在“扒粪者”手里的人就不胜枚举。几年前,资深学术期刊编辑、学报(英文版)执行总编张月红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文称,“中国某期刊检测出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而且这是基于软件分析的保守估计。学术剽窃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可见一斑。

学术抄袭乱象屡禁不止,学术期刊等学术机构难逃其咎。收钱发论文的潜规则暂且不议,即使被爆出论文剽窃丑闻,学术期刊一般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般不会“撕破脸皮”,投鼠忌器无疑助长了学术抄袭现象。这次《国际新闻界》打破了“常规”,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果断发出公告,体现了对论文剽窃说不的勇气,给同行树立了榜样。

不过,只有《国际新闻界》“一个人的战斗”是不够的,论文抄袭泛滥的背后,有一个数以亿计的庞大“论文产业链”,更有一个已经异化扭曲的学术评价体系。众所周知,研究生要毕业,必须发论文;教师评职称和晋升,更要发论文,学术成就和物质利益紧紧地与论文捆绑在了一起。论文绑架了学术,也绑架了学者的道德和良知。

但不管论文背后包含着多少物质利益,也不管学术评价体系多么扭曲,学术剽窃都是践踏学术底线和做人底线的行为,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学术剽窃与偷盗行为没有本质差别,其最终目的都是不劳而获,甚至学术剽窃背后的物质诱惑更大。惩罚学术不端需要学术界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行动,学术机构要敢于直面自身的丑陋,以零容忍的态度曝光一切抄袭行为,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

“北大博士抄袭”这个个案的最大意义,或许是学术自我净化的契机。如今,《国际新闻界》站出来了,更多的学术机构也要站出来,让“公告抄袭”成为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规动作”,让抄袭者前功尽弃、身败名裂。

归根结底,学术净化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救赎。一个人的抄袭是一个群体的耻辱,学术界应当有这样的共识。

(陈广江)

分页加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All Rights R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