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足球外围投注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
  • 评论:职称论文能否堆砌出“独特的灵魂”
  • 2016-10-28
  • 来源:

时值7月,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及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学生热议。(《中国青年报》7月28日)  方艳华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小方姐姐”,闫浩老师则被学生誉为“清华第一助教”,学生对他们的爱戴由此可见一斑。

时值7月,新一批教师续任及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学生热议。究其原因,1994年清华大学出台规定,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后来调整为非升即转,为此专门成立人才流动中心。(《中国青年报》7月28日)

方艳华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小方姐姐”,闫浩老师则被学生誉为“清华第一助教”,学生对他们的爱戴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尽管很多清华学子自发联名请愿,这两位学生心目中的优秀老师还是不免被清华扫地出门,击退他们的不是专业素养而是职称,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论文将他们挡在了讲台之外——近5年来,方艳华和闫浩均未有论文发表。

面对这样的结果,有学生喟叹“真正能在培养本科生上花这么多时间而且又如此优秀的老师,很少很少了。”有学生惘然地表示“评价一个老师时,最有发言权的难道不是她的学生吗?”问题的关键在于,纵然学生拥有最直观的评价,但真正决定老师去留的权力却不在他们手中。大学内部行政权力的执拗和傲慢,因学生的这些疑问而展现无遗。

在所谓“非升即走”的人才评判机制面前,传统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概念分崩离析,判断一名老师是否称职的标准,只在于他们是否在一定期限内获得了相应的职称。近年来,随着“指标化”学术评价体系的引进和推广,科研论文日渐成为衡量大学实力的重要依据,论文数量也因此而层层分解到老师头上,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甚至是成为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当论文数量成为社会衡量大学以及大学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的时候,大学内部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的愈演愈烈可以预见。

近年来,大学争取自主办学权的呼声日渐强烈,但“大学自主”不等于“大学领导自主”——所谓大学行政化不仅体现在机构设置上,更是直接体现在人才评价以及薪酬分配上,当大学会热衷于通过“纸上谈兵”遴选人才,并理直气壮将薪酬分配向行政人员倾斜的时候,不知其“独特的灵魂”将何处安放?以此而论,需要调整的不只是人才评价体系,加快祛除大学行政化步伐,才是捍卫“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关键所在。(赵志疆)

分页加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All Rights R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