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足球外围投注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
  • 从“惊蛰”到“神威”——世界怎么看中国科技
  • 2016-12-20
  • 来源: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特稿:从“惊蛰”到“神威”——世界怎么看中国科技进步

  新华社记者黄堃

  中国古代产生了很多重大科技发明,但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这是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提出的“李约瑟难题”。

  近来,西方主流媒体刊登文章称,中国近年在量子通信及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正在重回科技创新前沿。

  如果李约瑟穿越到现在,也许会为那个著名的难题加上第二问:为什么中国又能够重返世界科技创新前沿?

  古代科技的背影

  1995年去世的李约瑟是20世纪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他在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梳理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许多重大科技成果。近来,又有一些中国古代智慧结晶逐渐为世界所知,例如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而提取出青蒿素,在去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新例子是,今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认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文化,同时也是凝聚了中国古人对自然认知的科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汀说。“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的变化而建立,时至今日仍可精确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不同位置。而它所描述的物候变化,更多是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的情况。但正如许多科学定律只适用于一时的条件,“二十四节气”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那时候的科学。

  但遗憾的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没能像欧洲的一些理论那样,从地心说走向更科学的日心说再走向现代天文学,以至于“二十四节气”现在被列为文化遗产,而不是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起源,成为“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实例。

  从“惊蛰”到“神威”

  李约瑟如果生活在今天,很可能会发现中国科技出现了新的态势。“惊蛰”,这个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的节气,似乎可以很好地描述中国科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到2016年“科技三会”吹响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中国科技正走在伟大的复兴道路上。

  《在千年沉睡之后,中国重新致力于发明》,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说,中国的研发开支在2009年超过了日本,在2013年超过了欧洲,而到2020年有望超过美国。

  文章列举了这种投入让中国科技拿下的多个世界第一:今年8月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神威·太湖之光”夺得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冠军、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最快的商用高速列车……

  值得说明的是,中国科技成果的国产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去年,美国政府限制对中国一些机构出口芯片,“神威·太湖之光”并未受到影响,实现了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并夺得全球超算冠军。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说:“这说明在这些战略性科研领域,还是需要强调自主可控,有自己的技术做支撑。”

  在学术界,世界权威刊物、英国《自然》杂志最近发布的“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也显示,中国科研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

  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科技的进步不仅得益于经济投入的增长,同时也推动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

  许多西方主流媒体都注意到中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今年8月,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在一篇封面文章中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做出了许多成功的创新,以至于西方企业正在借鉴中国同行的做法。更早时候美国《纽约时报》也刊文,认为原本是“老师”的硅谷企业已开始从中国获取灵感,甚至出现了“山寨”中国产品的现象。

  《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文章认为,中国科技发展给经济带来的助力,甚至有可能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雄心勃勃的举动意味着,在对技术突破的全球探索中,出现了又一个选手、一个可以激发创新力的新竞争者,这种创新可能最终让全球经济再次走上一条更快增长之路。”

  毫无疑问,在世界眼中,中国科技的形象已经从过去的“惊蛰”,变成了今天的“神威”。李约瑟如果穿越到现在很可能再问:为什么中国从科技落后的位置重新站到了创新前沿?这对全球专家来说同样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对相关经验的深入梳理,也有助中国继续保持这种发展态势。

分页加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All Rights R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