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社会关注的江苏、湖北两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每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总量,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研究提出初步建议,经全国人大审议确定的。据测算,预计两省2016年的高考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都将比2015年有所提高。(5月15日教育部网站)
当高考家长们走上街,多年以来积压在心中的块垒,终于得到了释放,而我国高考不公这个严肃的话题也被毫不留情面的摆上了桌面。教育部在事发之后,很快做出了回应,其态度不可谓不诚恳,但是,在高考公平这个公共诉求面前,现在教育部门说出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可谓悖论重重——每一句话看起来是那么的正确,每一句话琢磨起来又是那么的错误。
“各省高考录取率存在差距”的现状以及教育部回应的“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都没有任何的错误。可是,细细琢磨一下,“各省高考录取率存在差距”和教育公平并不冲突,而且,因为地区教育环境、师资力量的差距,录取率不同也是正常现象。并且,严格意义上来说,高考录取率不可能会出现绝对的公平。有些时候,一味的拉平区域间的高考录取率,会引发更大的不公平——这也是江苏家长上街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在回应中称2016年江苏湖北的高考录取率不会降低。这又是一句十分正确但几乎没有多少价值的话,也不应该是平抑区域间高考录取资源的理由。道理很简单:一是,我国所有的高校仍然在不停的扩招,录取率上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和录取资源的分配没有多少关系;二是,近些年以来,我国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是递减的,这也会拉升各地的高考录取率。在时间这个纵轴上,即便教育部门什么都不用做,即便各地的考生考试能力保持不变,仅仅靠人口结构变化和大学扩招,就能实现纵向上的进步。
教育从来都不缺少纵向进步,最缺少的横向的公平。正如有的网友质疑到,平抑各地间的高考录取比例,即使正义无比,但也应该从平抑高考录取率高的地方先开始,比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以这么说,江苏的家长们不是在质疑江苏的录取资源为什么划给了其他省份,而是质疑,为什么不先从北京等地方开始。
教育领域的横向公平,近些年来可谓越来越差。“北京大学变成北京人的大学”仅仅是案例之一。在各省自主命题、自主划分数线的改革套路之下,先前全国统一命题、统一划分数线所确立的最原始、最朴素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不客气的说,是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让教育横向的公平,越来越差。家长也好,学生也好,都是无辜的,他们只能被一年一个样的高考政策所左右,而没有任何的话语表达权。
教育公平,不是纵向的,而横向的。在一个省份内,今年的录取率是不是高于往年的录取率,从来都不是一个关键命题。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省市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那么高,而有些省市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那么低——这也才应该是教育部要公开回应的问题。至于其他,教育部门就不要再自我邀功、自我表扬了。作者:王传涛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