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椽”俗称“椽子”。古建筑木作构件名称。指排列在桁檩背上以承托屋面荷载的细木杆件。
晋城岱庙山门屋顶木基层檐椽、花架椽、脑椽
每一根椽子因上下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从上到下主要有:脑椽、花架椽、檐椽、椽头、飞椽等。
檐椽:从下金桁到正心桁(檐檩)之间的一段椽子,叫做“檐椽”。檐椽的尽端就叫做“檐头”。
飞椽:在大式建筑中,为了增加屋檐挑出的深度,在原有圆形断面的椽子外端,还要加钉一截方形断面的椽子,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就叫做“飞椽”,也叫“飞檐椽”,宋代时称“飞椽”为“飞子”。飞椽的长短自然是随着出檐深度的需要而定。
阳城县开福寺过殿檐椽、飞椽
花架椽:“花架椽”又叫“平椽”,也是清式建筑中椽子名称之一。花架椽就是处在各个金桁上的椽子,也可以说只要是在脑椽和檐椽之间的椽子部分,都叫“花架椽”。花架椽就像金枋、金桁等构件一样,依据建筑物的进深大小、步架多少,在名称上区分出“上花架椽”、“下花架椽”等。
平顺县古柏山龙王庙室内花架椽
脑椽:“脑椽”是清式建筑中椽子的名称之一,它是椽子的最上一段,既由脊桁到上金桁之间的这段椽子。脑椽的上端插入扶脊中,下端钉在金桁上或是搭在金桁上的椽椀上。
高平市二郎庙戏台室内脑椽
晋城青莲寺上寺罗汉堂室内脑椽
椽的大小、长短与枋、桁一样,都要依据建筑体量的需要而定。不过,在一幢建筑物中,椽子的粗细程度上一般都比枋、桁要细的多,这主要是因为椽子的位置在枋、桁之上,排列的又比较密集,如果个体体量过大,则会增加下面构架的负荷,不利于建筑整体的稳固性。
故规格:殿座椽径等于十分之三点五桁径,城楼椽径等于三分之一桁径,大小式房屋的椽径等于十分之三檩径。
△
相关术语词解
【椽径】木构件部位名称。指圆形椽子断面直径。
【椽根】大木构件中老檐椽子根部与檐檩相接处称为椽根。油漆作中在此处填灰称为“盘椽根”。
【椽秧】油漆作檐头部位名称。指椽子与望板之间安装后形成夹角缝的部位。通常在油饰前应先使铁板或皮子将油灰把夹角缝抹严贴实,称作贴椽秧。然后再按椽望油饰的要求进行操作。
【椽窝】清式大木作构件部位名称。见于承椽枋、踩步金、扶脊木等构件上,起搁置椽尾的作用。橡窝深半椽径。
【椽椀】清式木作术语。在桁檩之上,用一根木料做成,按椽子的排列距离,做成略大于椽径的椀洞,用以固定屋椽。
您关注的是最受欢迎的中国古建文化艺术公众号
传播:中国古建文化 |营造技艺 | 汇聚匠心 |传承文脉